品牌新錶的發行需不需要可預測的規律?

0 comments 0 minutes read
帝舵的BB58 GMT
今年(2024)錶展前對勞力士的眾多預測也包含了可樂圈的GMT-Master,結果同樣的配色最後竟然是出現在帝舵的BB58 GMT上頭。

之前在這裡談到品牌該不該在錶展上一次發表全年度商品時有稍微觸及「規律性」和「可預測性」的問題,這次想針對這點再深入一些。

每年錶展前媒體和玩家們往往會預測某某品牌——主要是勞力士啦——會推出哪些新錶;預測像勞力士這樣的品牌主要是倚賴他們家產品週期的規律性,因為他們旗下的錶款系列不多,規格提升的脈絡又很明顯,我們可以根據某某款式已經多久沒更新、它的規格是否落後目前品牌的平均水準太遠等等事實來推估它會不會推出新款(如果還能搭上什麼週年紀念的話就又多了幾分把握)。以結果來說,這些年來錶界預測勞力士的準確率大概是一半一半,槓龜的次數固然不少,但這些猜錯的錶款有時也會在隔年、甚或是隔壁的帝舵中出現(比如說今年2024的可樂圈),某種程度上這印證了我們使用的預測模型具備了一定的合理性。

不過說到底品牌的新品真的需要可預測的規律嗎?對消費者來說這或許是件好事,因為它有助於我們擬定長期的購錶計畫,不用怕錢還沒存夠的時候忽然殺出什麼大錶,也不用擔心買了以後沒幾個月就改款了,甚至反過來沒那麼在意規格的人還可以趕在伴隨著改款的漲價前以低價入手舊款(像是前幾年的超霸1861),凡此都是規律的產品週期對消費者的好處。

不過對品牌來說事情未必如此。改款的預期心理有可能會導致現行產品滯銷,舊款的中古價格也會因為即將停產引起波動,這些都未必是品牌樂見的——當然,如果你的產能和出貨穩定的話也許可以適當地配合這樣的變化做出調控,問題是目前市場上又有哪個品牌的產能和出貨稱得上穩定呢?不論你們是做不到還是故意的。

banner

另一方面公式化的產品週期有時也會慢性磨損消費者的物欲,畢竟購買像高級錶這種非必要的奢侈品還是需要一些衝動的,商品發行缺乏驚喜的刺激有可能會導致沒在持續關注新錶資訊的消費者愈來愈疏離,而這種效應在當今社群網路時代尤其顯著。

以結果來說,規律可預測的產品週期恐怕還是只有像勞力士、歐米茄這種品項單純、單一品項的產量大到足以調控、品牌本身的吸引力又能持久不衰的錶廠才有辦法執行,規模不到的可能會先受到那些負面因素的傷害——儘管長期來看這樣比較能培養出忠實的消費者。

對於中小型品牌而言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對經典款、基本款訂出一定程度規律的產品週期,畢竟消費者會長期規劃購買的多半也都是這些產品(而非特殊款),這些產品的量也相對較大、較可調控,至於那些用來炒話題、刺激購買慾的商品就留給不定期發佈的特殊款式,兩種形式正奇互補,儘可能讓品牌和不同型態的消費者都能從中得利。

這所謂合理的做法看似老生常談,但事實是現在一堆牌子天天都在推限量款,真正的經典/基本款也沒幾年就砍掉重練一次,搞得長期規劃購買變得毫無意義,徒然令人陷入新品疲乏。如果說去年以來鐘錶市場的景氣下修需要找個理由的話,我認為這種混屯神經質的發行策略恐怕也得記上一筆,畢竟在把戰爭通膨等等大環境都指過一輪以後,品牌是不是也應該回過頭來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呢。

You may also like

Darry Chen is a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luxury watch industry, known for his keen eye for detail and passion for haute horology.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he has cultivated a reputation for curating exclusive timepieces from top-tier brands, catering to discerning collectors. Chen’s deep knowledge of watchmaking and market trends has made him a trusted advisor and influencer in the world of luxury watches, where precision and craftsmanship are paramount.

Edtior's Picks

Latest Articles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Darry Chen